分类:资讯大全时间:2009.08.21
《机器侠》
8月20日,中央电视台1套权威新闻栏目《新闻联播》报道了电影《机器侠》在上映期间的火爆情况以及对中国电影市场开发的影响。《机器侠》成为首部登上新闻联播的国产科幻题材电影,其所引发的社会产业现象引发各界深度思考。
弗朗索瓦・特吕弗曾说:“当一部电影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功,它便变成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事件,它的品质问题便变成次要了”。36年前,这位法国电影新浪潮领军人物的一句话,如同亚当斯密以“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,同时,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”概括经济生活一样,道尽商业类型片的“潜规则”――“商业类型片总是试图去创造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事件,以获得最大商业回报。”科幻爱情喜剧《机器侠》登上《新闻联播》可谓此“规则”的中国式再现。
《机器侠》首开国产科幻先河 引发电影产业思考
《新闻联播》选择何部电影为报道对象,除了一定程度上对影片本身的关注,以及对中国电影工业崛起的鼓励外,更有官方独有的深思熟虑。
自张艺谋以《英雄》开启中国式商业大片“跃进模式”以来,虽然许多票房高企之作饱受争议,但无可否认,这种经济模式上的“集中力量干大事”的办法,确实在电影市场改革的摸索中,找到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道路,并实实在在拉动了电影市场回暖,以及伴随而来的工业复苏。电影产业的量变积累,观众硬性娱乐需求的释放,以及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,甚至城市化进程的加速……等等一系列的必然和偶然因素的作用之下,2008年以来,中国电影――特别是内地电影产业,迎来飞速发展时期。年30%的票房递增,和2008年1.5块每日的银幕增速,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、任何一个时期,都是不可想象的――业内共识认为,中国内地将迎来电影的“黄金十年”。
虽然说,电影最辉煌的年代已经过去,但是这并不妨碍电影工业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,在中国内地释放出其一直被低估的商业潜力。问题只有一个,在一个电影产业基础差、链条薄弱、人才稀缺、创意陈旧的环境里,怎样的电影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?